查看原文
其他

我的心里有一片海——记我的青岛之行

2016-09-19 二月兰 后时代工作室




旅行,只要时间允许,我更愿选择乘坐火车。摇摇晃晃,不紧不慢,一步一步接近那个梦寐以求的地方,让等待在漫漫的旅程里长成一种仪式。窗外的风景,明灭变化,前一眼还是小桥流水,后一瞬已经旷野苍茫,永远不会单调。哪怕是夜幕降临,天地一片昏黑,有滚滚车轮的哐当声也不至让人觉得孤独。

此时,我的火车正一路向北,向着青岛,向着大海进发。对于青岛,有种莫名的情结,除了对大海的向往之外,或许还有对鲁直的山东姑娘和汉子的天然好感,也可能是奢望着偶遇崂山仙人得点化一二?

随着人流走出青岛站,我立在广场上,晨间的风很大,是海风,带着浓浓的海的气息。循着风的方向,急急穿过马路和几幢建筑物,夹杂着人语的涛声越来越近。

蓝灰色的大海,低佪而深沉。远远的海天一色,如同画卷般铺开在我的面前。惊心动魄,夺人心弦。这是真真切切的海呵。初次相见,已惹相思。

找到在网上预订的住处。自外面的楼梯上二层,穿过长长暗暗的走道,没看到其他的客人,心里有些打鼓。直至看到老板娘,一个典型的青岛人,热情爽朗,提着的心才放了下来。单间不大,但挺干净,条件还算齐全,空调、电视、电话、卫浴都有,也就够了。

放下旅行包,草草洗漱一番,就向海而去。沿着滨海步行道,大约十分钟就到了栈桥。满满的人,几乎摩肩接踵。硬着头皮,顶着海边热烈的阳光,我穿行在人群中。正值海水退潮,栈桥两边的沙滩上有很多人赤着脚在寻找着什么。也许是抓蟹,也许仅仅是为了和大海有一次亲密的接触。

栈桥不长,但却用了我十多分钟才走到尽头的回澜阁。风平浪静,未能一睹大海回澜的壮观景象。附近海面上几只游艇来回穿梭着,激起一阵阵白浪。艇上的人得意地向我们挥手欢呼。远处被称为“小青岛”的岛屿遥遥相望,郁郁葱葱,有些醉了。

转回岸边,沿着步行道,一直向前。在鲁迅公园、海军博物馆和水族馆稍作停留后,就到了第一海滨浴场。沙滩不是想象中那种金色的,却也黄澄澄的。捡了一处人少的地方,坐了下来。沙滩很细软,暖洋洋的。中午的阳光照耀在海面上,光芒闪烁。汇泉湾碧波万顷,却温顺得如同一池清水。此刻,看着大海发呆,就是无与伦比的享受。

一对情侣近前来,看上去年纪和我相仿的女孩开口叫我:“大姐,帮我们照张相吧。”迟疑了一下。很少听到这样的称呼。不过,很亲切。摁动快门,大海和我一起见证了他们的甜蜜。

海风做伴,走多远都不觉得累。青岛不大,沿着滨海步行道一直走下去,就可以览尽她几乎所有的自然景点。走着走着,就会产生错觉:好像曾经来过,那么熟悉,那么亲切。是梦里吧。

自第一海水浴场的后半段至花石楼的滨海步行道都是木制的栈道。软软的休闲鞋踏上去,尤其地舒服,轻盈地像是要飞起来。

路上碰见很多身着婚纱、礼服的新娘和新郎在拍婚纱照。想来,他们不仅是借用大海的磅礴瑰丽,更是想借此表明他们海誓山盟的心迹吧。从他们身边行过,我慷慨地留下了我全心的祝福。

远远地,看到花石楼。因全楼都是由光滑的石头所砌,也被叫做“滑石楼”。据称冬暖夏凉,也是一些“高干元老们”的避暑胜地。传说,登上花石楼的情侣们有99.9%都能终成眷属。

太平湾依然太平。海水却悄悄涨了。人声仿佛也少了。抬头一看,已暮色四起。转回来时的路,竟是好长一段归途。

夜幕下的栈桥,星星点点的灯光,更添了几分光彩。相比白天,人少了很多。海很安静,几乎听不到涛声。人的心绪也跟着沉淀了下来。我的心从未如此安稳。

是夜,被梦占据,满满的都是海。

第二天一早,在海风吹拂中醒来。清晨的海面光芒万丈。海边的人们早起。三三两两地在晨炼。不远处还放着音乐,一群老人在翩翩起舞,银丝在阳光下飞扬闪耀。世外桃源一般。海风有些凉,却全身透着舒畅。

乘坐一日游的小巴去崂山。都说“泰山虽云高,不及东海崂”。只想着,就已让我兴奋难安。这种一日游的小巴很多,可以还价。车上有导游。当然也可选择只出车资,自己游览。导游是一个年约四十的青岛女子,也很热心。只是行程太慢。

先是市内游,在音乐广场和五四广场停留了许久。有朋友曾笑言,我这个共产党员是尤应到五四广场前瞻仰的。广场上立着一支硕大的红色火炬,我更喜欢它的名字“五月的风”。会让我想起一首同名的老歌的旋律,只觉心中熨帖得很,像五月的风拂过心头。当然,它的本意其实是五四运动的起火点,革命热情的象征。

走走停停。临近中午时,才到了石老人景区。   

遗憾的是,没有游艇根本无法近观。只遥遥地看着。石老人孤零零地立在海中。看过一张明信片,夕阳下的石老人,安详、美丽。也许那时就能听到海浪拂过时他的低泣声了吧?

时间有点紧,崂山是无法全程攀登的。需乘缆车至半山腰。这在我预料之中,但依然难掩失望。乘缆车的人很多,三条弯曲的长龙缓缓移动。缆车离地不算高,景色也属一般。下面是树,偶尔现出几条不算陡峭的山路。有点后悔没有徒步。左边是隐约可见的大海,右边是一些峭立的石壁,圆滑光秃。其中一处写满不同形状的“寿”字,不知道是不是所谓的“万寿山”。

半山腰,下了缆车。转过几个台阶山路,看到一处卖凉粉的。当初在山下时就满心想着要尝尝崂山上的凉粉。要了一碗。味道尚可,好在沁人心脾。海水浸泡过的总会有些不同吧。

山路并不陡,很快就到了觅天洞。洞里黑漆漆的。手拿导游一再告知要购买的手电,弯腰曲背,几个拐角处,竟须蹲身,四肢并用,爬过去。想着“地道战”里的地道也该比这宽敞吧?觅天洞是向上攀升的。有些地方还是露天。一处石壁上刻着“咫尺天涯”四个字。是啊,此刻咫尺,明日天涯。

现在想来,实则觅天洞里并无怎样的奇观异景。也许引得人们纷纷前来的原因,不过是攀出山洞、觅得天空的那一刹那吧。在黑暗中待久了,总会更期待光明,更想念温暖,更珍惜明亮的现在。

出了觅天洞,越过几个小坡。意犹未尽间,就到了仰口景区的崂山山顶。虽说没费太多的气力,却也出了一身的汗。分不清是山风还是海风的吹拂,透心的凉爽。凭山观海,我站在高岗上,有种张开双臂就能拥了大海入怀的错觉。红瓦绿树,碧海青天。秋水长天共一色。间或几只白鸟,从天空飞过。此景只应天上有,人间能得几回见?

到了下山的时间,竟是有十万分的不情愿。若能化作崂山上的一株草也好,哪怕不能得遇仙人的点化,只是沾染了这山、这海的灵气,也定不会虚枉此生。

抵达山下,同行的人,三三两两,并不遵守约定的时间。有些不悦。但也很快释然了。既是旅游,闲散些又何错之有?原来,美景之下,人的心性也会变得温和起来。

回到城里,已是晚上的八点多。虽然没有十分地尽兴,但总的说来,该看的都看到了,算是差强人意的一次崂山之行。

回去换了双轻便的鞋,又去海边闲逛。海边的一秒钟我努力当作一分钟来过。波光粼粼的大海,仿佛时刻在召唤着我。我独倚栏杆,正看着黑沉沉的大海默默出神。突然,从旁斜冲过来一人,到面前,猛然收住身形,奇怪地看我一眼后转身离去。走开时,还再三回头张望着。我愣了一下。哑然失笑。估计他是以为我要跳海呢。真是一位鲁莽可爱的路人。

第三天下午的火车回程。上午在青岛城里闲逛。

城内的建筑有不少年代都很久远,风格多是欧式的,有着优雅的外国文艺范儿。而老舍、沈从文、闻一多、康有为、梁实秋等等这些中国近代文化名人的故居,那些斑驳的墙面、老旧的门楣、暗红的瓦檐,则是给这座城市添上了浓浓的中国文化味儿。在这里,中西文化融合在一起,糅合出青岛这个奇妙美丽的混血儿。

途经“芝罘路”。很特别的名字。不认识“罘”。下面的拼音是“ZHIFU”,可没标音调。想着该是谐音“知福”吧?一定是的。我一介过客,在这个城市穿行时,尚且能感受到从心底溢出的“幸福”,何况日日陪伴她左右的青岛人民?

一直被笑言精力旺盛的我,在登上返回的列车后,却也感到了深深的倦怠。

我离青岛越来越远,而她,也终将忘记我,就像大海不会记得一粒沙,沙漠不会记住一颗尘埃,戈壁不会记住一缕微风,草原不会记住一朵野花。

而我,会一直用心记着你,记着在这天地连成一线的地方,有湛蓝的天空、洁净的白云、新鲜的空气、干燥的泥土、澄澈的柔波、迷人的花朵,还有美好的路人……(完)

后时代活动:后时代第四期原创作品人气评选投票活动   第一届后时代年轻作者创作大赛    重榜出击,后时代约稿函!

往期精选:晚安故事  |  我还欠你一个拥抱    后时代独家连载  |  等待时间说一次别来无恙(十)     咖啡屋,聆听你的故事  |  时间会长大     王建元荒诞小说  |  体验死亡     引路人  |  盏盏灯火


(本期编辑:阿光   houshidaiwen@qq.com)



-END-

后时代文字团 出品

如需转载注明出处

欢迎各类微信公号、杂志等联络合作

合作请联系 微信号 houshidaiwen

本公众号投稿邮箱:houshidaiwen@qq.com

欢迎关注本公众号:houshidai2016

欢迎加入qq书友群:322965623

微信群请加我们后时代工作室(houshidaiwen)由他们拉你们进去。



原创作品欢迎分享到朋友圈!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